灞桥教育:着眼民生 教育实现新跨越 ——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局长徐超 文/本刊编辑部 图/本刊摄影部
 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局长徐超
 徐超局长接收电影《紫香槐下》剧组访谈
早在2005年,灞桥区就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教育强区”。 灞桥区在荣获了“陕西省教育强区”称号后,及时提出了“丰富教育强区内涵,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灞桥教育”的新的奋斗目标,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相继出台文件,把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科学安排部署教育工作。近年来,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灞桥区委区政府的大力领导下,灞桥区教育局按照“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要求,坚持文化引领,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全区大力推行教育五个工程,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办学品味提升工程,职业教育品牌打造和校园建设安全工程,有力的推动了全区各个学校内涵式的发展塑造了全区教育的良好形象,全区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灞桥区的教育工作整体水平更是不断提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灞桥区坚持“着眼民生,教育惠民”,充分发挥财政拨付的主渠道作用,始终把教育投入放在首位。灞桥区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完善了制度,确保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几次组织教研带头人到省内外学习,多次邀请省市教育专家来区举办教科研专题讲座和座谈活动,有效提高了区校两级教研队伍的业务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扎实筑牢教育强区之基。灞桥区教育局把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夯实强区之基的根本性任务。全区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扎实的工作、优良的作风,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展现了良好的风貌,赢得了尊重和荣誉。灞桥区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区、构建和谐灞桥的战略性举措之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快速发展。职教工作经验先后多次在全国和省、市相关会议上交流。 扶持民办职教发展,形成职业教育新亮点。灞桥区坚持“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大职教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先后引进近20所民办职业院校来区落户,形成和做大了区内民办高职、实用技工和中等职校等三大职业教育基地。近年来,灞桥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实德育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步提高,积极改革和完善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狠抓义务教育,并不断向两端延伸,努力推动幼儿教育蓬勃、有序发展。全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高考成绩稳步提高。 灞桥区的教育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用文化引领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灞桥有步骤、有批次、有组织的开展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整体提升了我区教育的品质,也抓住了教育育人的功能,是我区的教育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是学校的老师和孩子有了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为教育的发展凝聚了很强的精神力量,为提高教育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的时间,我们还必将长期的坚持下去,最终推动灞桥的教育实力大幅的提升,成为西安教育强区,使当地的百姓满意,使当地的孩子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