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顶级厨师梦何时不再纠结
发布时间:2012-9-26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如果有一天,孩子做厨师的梦想不被呵斥、阻止,那么教育也就走出了焦虑。

 
                                            文/熊丙奇


    近日参加“顶级厨师”节目的研讨会,有多位与会的美食专家和影视制作专家都谈到,他们从节目中可以感觉到制作方的纠结,是想让观众看厨师们的梦想,还是看美食的制作过程?按照节目的定位,无疑是前者,可是又有多少观众关注厨师的梦想呢?
    这个节目面临的纠结,某种程度上就是当下厨师职业的纠结。大家喜欢品尝美食,可是,我国有多少青少年的梦想,是成为顶级厨师呢?近日,有媒体曾调查城市的“新蓝领”,发现不少大家认为不起眼的工作,诸如母婴护理师、高级厨师、高级西点师、建筑工地的模板工等蓝领工种,有的月薪已经超越普通白领。可是,这些职业的社会评价依旧不高。简而言之,再高级、再顶级,厨师说到底还是厨师。我国很多家庭,对孩子成才的期待,还是考上名校,做高管、高官。
    “顶级厨师”是一档引进节目,在国外很火。可是在中国,该节目并不像国外那般火爆,其中的原因,恐怕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对厨师的认识有关,也与人们的成才观有关。在美国,一名可以进哈佛的学生,放弃哈佛而选择烹饪学校,并不会让大家大惊小怪;在加拿大,中学就开设有烹饪、手工课,选修的学生众多,一门烹饪课有4个学分。这是一种多元的教育环境与成才环境,职业不存在高低贵贱,每个人的梦想都真实并值得尊重。
    而在我国,高考对于很多家庭和学生来说还是“性命攸关”,“从幼儿园开始高考”的新口号让学生和父母不堪重负。与此同时,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已达700万,政府部门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为70%,这意味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可就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时,不少行业紧缺人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就像前述的厨师、模板工。
    之所以出现这种令人困惑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多元的教育环境与成才环境——大学被分为普通高校、职业院校;“211”高校、一般高校;一本院校、二本院校等。劳动也是分高低的,大学毕业生的首选是进机关、国有企业、跨国公司。这种局面,导致成才的模式极为单一——“上名校、找体面的好工作”,当所有人都想挤入这个单一的通道,于是,焦虑不可避免。
    走出教育与就业的焦虑,必须推进多元教育和多元成才。这就需要打破教育的门户之见,实现各类教育的平等发展,实行真正的“体面就业”——联合国曾经在新千年的时候,提出“体面就业”的观念,即全世界所有的青年,都应该享受到有保障、有尊严的就业,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工种就业,都能够得到社会平等的福利、平等的保障,都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目前,我国涌现了薪资不低的新蓝领,电视选秀节目也对准了厨师,这都在呼唤多元成才,传递多元价值理念。为此,教育必须作出改变,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把学生从单一的知识教育、分数评价中解放出来,让人格教育、生活教育回归;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共同倡导多元成才价值,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说他的梦想是做厨师,大人们不但不呵斥、阻止,反而创造条件让他发展自己的兴趣,那么教育也就走出了焦虑,顶级厨师的梦想也不会再有类似的纠结。(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