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什么?这是从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诞生以来,人类就不断拷问的问题。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大学在不断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当现代大学的脚步由神坛踏入世俗社会、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必需之后,大学就像魔咒,令人喜悦令人忧愁!
大学校长怎么不带研究生了?
事件回放:2011年11月29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湖南大学新任校长赵跃宇,上任才一个多月就面对3000多名学生正式宣布,在自己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这“两不”承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反对者质疑“不搞业务的校长会是好校长么”?而更多的人赞赏“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校长”!赵跃宇说,关于这“两不”承诺,自己想了一个多月,是认真思考后决定的,希望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管理,成为一名职业校长。他同时要求,除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等直接与教学科研相关的部门外,所有处室的负责人一律不得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兼任教授工作。如果要上课带学生做课题者,可以不申请行政岗位。赵跃宇的“两不”承诺,迅速串红网络,引起了社会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广泛议论。2011年12月5日,百度搜索就获得约2,490,000条结果。 深层思考:针对赵跃宇校长的“两不”承诺,有网友迟疑:“不搞业务的校长会是好校长么?”这只是一时之言难有推广意义。但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前教育界浮躁之风盛行之际,赵跃宇为校长带了一个好头,作为一名校长应该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和首要责任。把自己最应该做的大学管理做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校长”!众多网友赞扬,“两不”承诺开了大学校长职业化之先河,将会对当今大学“去行政化”产生示范价值。
大学怎么搞出个“圆梦计划”?
事件回放:2011年10月30日《广州日报》报道,2012年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将实行“圆梦计划”。该计划将通过人民大学招生网开通中学申请渠道,有意向的中学自愿提出申请,由人民大学进行审核确定该中学是否具有推荐考生资格。进入该计划推荐序列的考生,可以直接进入面试环节,通过面试就会取得预录取资格,只要高考达到生源省份第一批录取线将予以录取。该计划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中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中学适当倾斜,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内无大学生的农村学生。如何看农户“三代内无大学生”可获推荐上大学资格?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褒贬不一。“三代内无大学生”可获推荐上大学随即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2011年11月10日,百度搜索就获得约3,050,000条结果。 深层思考:近几年,农村考生上国内著名高校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引起了有识之士对“寒门难出贵子”的担忧。因此,国内著名高校纷纷调整招收农村考生的政策。北大2011年公布的“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中,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清华“自强计划”主要面向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及以下中学选才。人大“圆梦计划”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选拔亮点从北大“举孝廉”到人大“查三代”,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令人眼花缭乱。对于这些出于消除城乡、阶层教育不公平良好愿望的政策,社会舆论并未给予全面肯定。有网友称,“圆梦计划”重回讲出身的年代,到底在圆什么梦?
大学怎么不公开教学质量报告?
事件回放:2011年9月26日,武汉大学官方网站上的“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信息发布仅1天,点击即超过6000人次。2011年9月30日《长江日报》报道,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已公布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1年7月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关于“985工程”高校公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指出,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落实《纲要》关于“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要求,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在“985工程”高校先行公布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通知要求:第一,有关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围绕本科教学工作自行研究编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报告的格式和篇幅不做统一要求。第二,有关高校要在暑期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报送教育部高教司,并在教育部网站与本校网站同步公布。因此,就有了39所“985工程”高校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按照教育部“红头文件”要求首度“被公开”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还有十余所“985工程”高校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未“被公开”。从已“被公开”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可见,有的高校给自己做出满分评价,几千字的自我评价中没有不足之处,受到网友质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雅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这一报道,引发了网友对《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公开”及其客观性的广泛批评与议论。2011年10月5日,百度搜索就获得约4,180,000条结果。 深层思考: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1年9月,“985工程”高校率先“被公开”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既是对《纲要》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转变高等教育评估方式的积极尝试,值得肯定。但是,理性考察北京大学等39所名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公开”过程,以及分析已“被公开”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完善。
大学怎么开了“网络公开课”?
事件回放:2011年11月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下简称“网络公开课”)上网。几天内,就获得数千名网友的点击和热议。“网络公开课”始于美国。从2001年起,耶鲁、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世界顶尖大学纷纷将自己的课程公布到网上。从2011年开始,网易首先正式推出“公开课”频道,组织团队专门制作、发布和推广公开课程,引来了大批“粉丝”。目前,国内可以看到数千节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哈佛的《幸福课》、《公正》排在最热课程排行榜的前两位。与此同时,国内大学也纷纷加快了“网络公开课”上DS网的步伐。2011年3月,复旦大学《执拗的低音》讲座亮相网易,成为国内首个在门户网站推出“网络公开课”的大学。5月份,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公开课”开通。6月份,浙江大学首批推出8门“网络公开课”。2011年11月9日,教育部推出了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教授主讲的首批20门“网络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和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一些网友表示欢迎,一些网友表示忧虑。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网络公开课”成为一个网络热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议论。2011年11月17日,百度搜索就获得约1,470,000条结果。 深层思考:“网络公开课”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在欧美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姿态、一种服务。2011年,我国大学也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网络公开课”,标志着我国大学开启了积极顺应国际潮流与时代呼唤,推进大学文化资源共享,延伸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主动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实践。对于我国大学刚刚开启的“网络公开课”,网友的反应是喜忧参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