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加快教育发展 改善教育民生——十一五陕西建设教育强省成绩显著
发布时间:2012-5-30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2012年4月20日,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以“加快教育发展 改善教育民生”为题,介绍了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李伟主持发布会。
    杨希文在发布会上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富民目标逐步实现,教育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教育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三秦儿女有了更多更好的就学机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稳步推进

    2007年,陕西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基本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2008年秋季开学,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了免费上学。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陕西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使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实行了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将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每生每年小学210元,初中280元逐步提高到今年的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此外,还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资源配置上下功夫,促进县域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定期合理流动,完善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引导优秀校长和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教书育人。2011年,陕西省全面完成了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任务,使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校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积极探索学区教学管理新模式,做到优秀教师学区内统一安排授课。
    陕西省还出台多项政策确保进城落户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力度,确保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全省41.5万名农民工子女有84.37%在公办学校就读,63万余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护受到重视。
    陕西省积极实施中小学生“蛋奶工程”,采取“财政补助为主、家长适当负担”的办法,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让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截至2011年9月,“蛋奶工程”实施学校已达8496所,220.7万名学生受益(其中义务段学生213.3万人,占义务段学生总数的50%以上,高中、幼儿园和其他学校的学生7.4万人)。经组织营养专家对工程实施成效跟踪检测后发现,享受该工程的农村小学生与外省未实施该工程的农村小学生相比,身高净增长了0.4厘米,体重净增加了0.5公斤,贫血病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学前教育快速推进,“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

     陕西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工作方针,立足省情提出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目标。2011年投入27.2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41所,2012年将再建325所。陕西省还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前一年免除保教费和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补助政策,2011年省财政下达省级专项补助1亿元,免除33.66万名幼儿保教费,使6.7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得到了生活补助。在管理上,要求幼儿园遵循幼儿成长与学前教育规律,科学保教,纠正和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目前,全省有各级各类幼儿园5499所,比2010年增加了1571所;在园幼儿94.9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4.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14%。国务院2011年在西安召开现场会推广了陕西的做法和经验。

职业教育突破发展,显著改善了劳动力素质和结构

    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民生八大工程”1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首,不断加强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先后组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等17个职业教育集团,吸收了一批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参加,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围绕产业、面向人人、提升能力、服务三农”的思路,实施了面向城乡所有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全口径、广覆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人人技能工程”、 强县富民和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一网两工程”以及“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 培育形成了“杨凌农科”、“渭北技工”、“武功乡土工艺”、“关中装备制造”、“洛川苹果”、“米脂家政”、“秦巴茶艺”等一批品牌专业,并着力加大了对进城落户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全省中职学校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143.5万人,培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70万人。职业教育显著改善了劳动者结构和素质。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陕西省现有高等学校116所(其中普通高校78所、独立学院12所、成人高校19所,军事院校7所),在学人数133万人,每10万人口中有在校大学生3209人,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着力解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省属高校生均经费标准由4600元提高到本科12000元,高职院校达到9000元。从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4.8亿元支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和省属研究类高校,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去年我省启动省属公办高校基本建设债务化解工作,截至2011年年底化解高校债务51.6亿元,预计2012年将化解债务基数的80%以上,基本化解高校债务风险。
    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重点支持国家重点学科和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建设。目前,陕西省高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26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40个,2010年新增国家新兴战略性专业13个,位居全国前列。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陕西高校各类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示范中心等分居全国第3—5位。有大学科技园区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专业专项重点实验室39个,分居全国第3—4位。有“两院”院士38位,比2007年增加了8位(全省现有两院院士56人,高校占七成);“三五人才”312位,增加了38位。五年来高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78项,代表了国家顶尖水平。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2011年高校承担科技项目数突破3万项,科研经费突破70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89%,居全国第4位,校企合作、校地对接进一步加强,有力地支持了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杨希文说,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每年组织高校举办规模较大的招聘会50余场,校园小型招聘活动8000余场,网上招聘活动10余场,为毕业生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信息50余万条,使大约50%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招聘会实现了就业。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并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285900人,就业率90.88%,其中:研究生22078人,就业率89.46%;本科生121519人,就业率91.24%;专科(高职)生142303人,就业率90.79%。
    杨希文强调,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提高高考录取率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扩大省内高校在陕招生规模。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积极争取省外高校增加在陕计划,2011年我省高考实际录取率达到67.0%,较上年度提高了6.8个百分点,2012年将继续采取措施,有效提高录取率,让更多三秦学子能够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