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高考改革,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发布时间:2012-5-30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逐步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范围。

    意见指出,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意见要求,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推进综合评价,探索形成高考与高校考核、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推进多元录取,逐步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范围,在坚持统一高考基础上,探索完善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方式,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知识+技能”录取模式。

    意见指出,改革高考管理制度,推进“阳光工程”,加快标准化考点建设,规范高校招生秩序、高考加分项目和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招生。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

    意见还要求,推进硕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专业潜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推进博士生招生选拔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等改革,把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博士生选拔的首要因素,完善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等长学制选拔培养制度。建立健全博士生分流淘汰与名额补偿机制。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

    提高质量,必须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若干意见》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要求,这就是,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

  一是稳定规模。今后要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二是优化结构。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三是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四是注重创新。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若干意见》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并对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针对目前存在的本科教学不受重视、少数教授不上课等问题,《若干意见》提出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高校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

  二是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针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问题,《若干意见》提出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促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协调发展,专业学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学术学位重点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鼓励跨学科合作指导,健全研究生管理机制。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若干意见》提出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

  四是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针对许多高校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不足、渠道不多、体制不畅、保障不力等问题,《若干意见》提出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育人工作,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

  五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若干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六是发挥评估作为国家监控高等教育质量重要手段的作用。针对评估工作未能体现分类、分级、分层理念,指标体系不够合理、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分类评估、分类指导,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学位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若干意见》针对当前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针对以下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是高考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高考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是国家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高考制度必须坚持,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要根据“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目标要求,按照“四改革、四推进”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

  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体制基础。《若干意见》提出了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章程建设、高校领导体制建设、学术组织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以及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具体措施。

  三是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是改革新的着力点。突破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壁垒,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必然要求。《若干意见》提出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原则,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

  四是试点学院是改革的有力抓手。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体制,《若干意见》提出建立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推进试点学院改革,采取特殊政策,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实现人才培养和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的新突破。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