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4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陕西教育观察杂志社承办的大型教育题材电视剧编剧创作座谈会议顺利,会议为期两天。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朱开平,陕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海波,陕西省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处长蒋金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中心主任刘瀚辰,陕西教育观察杂志社副总编辑、教授黄恭信,编剧、西安文理学院教授兰一斐,编剧、西安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潘飞,西安市课改办副主任阎春喜,西安市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书记韩新,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冯相民、西安文理学院宣传部部长张秦川,西安话剧院演员谭希和,编剧王文明,西安电视台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张文凯,编剧、西安市委党校教授胡觉照,编剧苏国涛,西安及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二十多位省内领导、编剧、教育专家代表济济一堂,共同为大型教育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献计献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同时见证陕西教育近年来的辉煌成绩和飞速发展,向全国展示陕西教育新局面。由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国资委、陕西省司法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西部电影集团、西安市教育局、陕西教育观察杂志社等单位联袂拍摄首部反映陕西教育发展、改革、创新的教育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将取材于陕西教育中的真实故事,充分展示陕西教育的辉煌成就及创新局面。 座谈会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瀚辰的主持下,与会领导及专家们集思广益,分别就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发表他们对如何创作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电视剧作品的想法。参加会议的影视、教育从业者,独辟蹊径,在创新的理念指引下,探索新的创作道路,制作出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教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并通过电视剧,寓教于乐,弘扬主旋律,将艺术与教育有机地相集合,奉献给当代中国教育事业一部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看当下的电视剧节目似乎是名目繁多,风格不一。但总的来讲,所选题材范围只是拘泥于那么几种,反映教育内容的电视剧则更为少见。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朱开平说,社会上有很多反映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影片,但是很少有反映教育的,教育问题很敏感但是也很重要,需要舆论宣传教育。希望通过这部剧来反映现在教育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这是对社会负责,要深挖教育所存在的深层问题,从大的原则上讲教育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教育为经济服务,形成人才战略工程。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海波表示电视剧的创意很好,也非常感谢在陕西有对陕西教育关注的群体,希望电视剧无论是采取系列剧还是连续剧的方式,前期策划都关键,要将人物巧妙的贯穿起来,明确主线,突出故事的可看性;此外素材一定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学生,家长,一定要从基层选取源于生活的感人事迹,能够引起社会的反响,反映积极正面的素材。 省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处长蒋金友就剧本的创作发表的自己的看法,电视剧的剧本创作首先应该确定范围,所涉及的范围是全面还是职教、高教、基教。教育问题可以呈现的内容很多,例如: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家庭、社会教育。还有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校车事件,择校问题,教育投资,高校并校,素质教育,大学生就业,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素质,留学热,民办教育、社团活动,早恋等能反映陕西教育的典型事件。其次是创作风格,可以选择正剧,但是要避免干巴,提升可看性,要有矛盾冲突。

西安市课改办阎春喜副主任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剧本的创作进行了阐述,从老师做到校长到管理层,到现在也是学生的家长,要拍一部反映教育的电视剧,是弘扬正题反映问题,让学生,家长,校长,关注教育的人从剧中都有所收获,通过杂志社征集故事,让受众觉得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内容要贴近生活,弘扬主旋律。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暂时没有解决,但是可以通过电视剧艺术加工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西安市教科所冯相民副所长认为,第一次拍摄教育题材不能面面具到,一定要关注热点、难点。希望我们的剧拍出来对行政领导是个参谋,对学生的成长是引领作用。家庭教育、择校问题、减负问题、学前教育,深入受众关注的问题。 西安话剧院演员谭希和谈到了关于电视剧涉及教育敏感话题在审查中的麻烦,教育专家谈了很多关于教育问题,但是涉及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投资风险非常大,剧情能否审核通过,审查非常严格。教育方面的很多体制问题在审核的时候是很难通过的。很多问题编剧解决不了,演员解决不了,不可能只提出问题不解决。 针对教育题材中可能涉及的敏感话题著名编剧、西安文理学院教授兰一斐从剧本创作的专业角度出发讲出了自己的看法。教育题材太敏感,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问题不明晰也没有解决的办法,批判社会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回避碰红线的事件,才能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我们不可能创新片子的类型,只能在已有的类型中选取一个适合我们的题材。矛盾冲突越激烈的受众越多,但是教育题材不可能涉及很激烈的矛盾冲突。 电视剧和其他行业一样走进市场,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教育题材确实很少,直面教师、学校、学生、家长。时间要贴近现实才能引起影响。教育题材系列剧走市场可能不行,没有贯穿性。教育题材的主题应该积极向上、阳光,要带一定的教化功能。系列剧要统筹的剧作,事件不能重复。注意要处理好艺术性和教化功能的关系,追求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著名编剧、西安文理学院教授潘飞讲到。 市场的因素对剧本的创作同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来自西安电视台艺术中心张文凯副总经理从发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电视台这几年开始做独播剧,电视剧真正能播出只有拍摄出来的的三分之一,要考虑好出口,是独播还是全国发行,但是全国发行很困难,应该先找好出口,再找受众。教育题材的戏不一定就事论事,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下,教育题材的敏感问题要回避,以顺利通过审核。 编剧苏国涛讲,要从下往上走,不然受到各方的约束电视剧就没法拍,要走市场必须要有看点,紧抓人物命运。受各方面的体制的限制,要从下往上走,很多现实存在的矛盾是我们所解决不了的。要按市场规律走,先选人物,选大纲。 文化产业承担着着社会责任,我们要反映一些不触碰高压线的现实问题。要在剧本的创作中多花费精力,剧本一定要做好,要找的素材一定要来源于现实生活。电视剧是文学,我们的电视剧要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在构思人物时一定要有人物的个性。要找的素材要和红线相切不与红线相交,市委党校胡觉照教授讲到。 编剧王文明表示,教育是一个应该重视但是一抓起来就没人的事,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对于编剧这是敏感的话题,受到各方的限制。要看现在现实的阶段,定位在普适价值,在情感上,主旋律,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上做文章。 通过座谈会的踊跃发言,体现了集思广益的创作思想。教育题材的影视剧要既追求通俗、大众化的视点,又具有时尚新潮的色彩,重在体现社会元素的教育理念。与会的主创人员的热烈讨论从创作形式到完善剧中人物设置、理顺人物性格发展逻辑、挖掘人物的承载内容,基本并达成共识。本次研讨会之后,即进入素材征集、剧本创作阶段,计划在2012年下半年开机拍摄,并争取早日公映,届时为我省广大师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奉献一部趣味性与教育性兼具的电视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