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我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 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建设教育强市”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列入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各区县、开发区把“建设教育强市”作为“一把手”工程,市级相关部门先后印发58份政策文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推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工作合力。
加快建设保学位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我市计划投资约500亿元,在三个学年内(即到2022年秋季入学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去年10月以来,我市制定印发了《西安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畅通学校建设“绿色通道”,优化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严格落实“四同步一优先”(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优先交付使用)机制,在城市改造和住宅小区建设中建足配齐基础教育设施;财政优先保障教育,2020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202.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7%以上,较2019年增长1个百分点。市财政还列支50亿元专项用于2019—2021年学校建设奖补。今年全市新建、改扩建的195所学校已于秋季开学如期投用,新增学位19.4万个,是西安历史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
建强队伍优师资
加大事业编制向教育倾斜,全市今年新招录教师7833名,是过去3年的总和。加大培训提升,市财政每年投入4000万元用于校园长、教师培训,先后组织培训校园长教师37.6万人次。市、区两级投入资金7.05亿元,进一步提高教师绩效增量,全市义务教育教师收入已超过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当负责任的校长,办负责任的学校”“讲好每堂课,培育一代人”主题活动,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多措并举促均衡
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全市共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1052个,惠及学生107万人。组建“名师+”研修共同体1451个,市级“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60个,迅速打造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以信息化强力推动教育均衡,印发《关于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全市中小学宽带覆盖率达100%,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96.2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70.37%,常态化推出的“名师公益优课”,在线学习量近5700万人次,进一步加快教育均衡步伐。
全面提升优质量
2019年,我市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入优质均衡创建新阶段。全市56人(含)以上大班额占义务教育段班级总量的1.92%,优于国家规定的5%的要求。2020年,共下达公办学校质量提升项目资金15.2亿元。202所重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明显,全市民办“择校热”降温明显,2020年民办初中报名人数比去年降幅达43.4%。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工作情况》专刊报道《西安大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添动力
厘清5个开发区与7个行政区的教育权责,形成了教育“一元化管理”新格局。先后出台教师区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育编制周转池、岗位动态调整、高层次人才引进等11项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师育人活力和学校办学动力持续增强。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中小学首次一律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促进了生源均衡。建立市级统一招生平台,实现公民办学校同步报名招生,实现了“执行中央政策,结合西安实际,确保平稳有序”。
优化服务惠民生
把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校园安全“三个100%”实现全覆盖。列支6825万元,为师生免费提供口罩3250万只,全市校园实现了疫情“零”感染,“零”确诊。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推出名师直播精品课3376节,累计浏览量4.19亿人次,有力保障全市学生“停课不停学”。精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85万人次,资助金额3657万元,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应享尽享,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无一人辍学。加强校园近视防控,投入资金7811万元对984所学校的19699间照明光源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在全国率先将课后服务时间延长到晚上7点,已惠及中小学生33.18万人,社会反响良好,全市上、下半年的教育满意度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81和13.58个百分点,在7个行业领域增幅均位列第一。
下一步,西安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第二学年度各项任务。紧盯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加大新城区、高陵区、阎良区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发展的创建和支持力度,确保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