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教师李臻,最好的形容词大概是“活力”与“治愈”了,曾经有学生表示:“上完李臻老师的课,这一天的幸福值达到了百分百。走进她的课堂,处处是欢声,面面是微笑,嗅得到书香,品得到成长,她的课堂好似有一股魔力,让人陶醉。”
最近,李臻获得了“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校级文科青年组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与省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选拔,这是该校人文学院新闻系第一位拿到省级课堂创新赛资格的教师。
虽然从事教学工作只有三年,但李臻已颇有成绩,主持1项厅局级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2篇,出版著作一部,获“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省级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校级教学质量奖”。
西安石油大学李臻老师
为师 教之本在师
2017年,在韩国中央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后,李臻便回到祖国,任教于西安石油大学。少年时的她,便坚守着教书育人的信念,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绘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蓝图。到如今真正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她的初心依旧、信念依然。李臻有一个习惯——手写教案。在当今快节奏、便利式的社会模式中,手写教案早已难寻踪迹,而李臻却一直坚持着,并乐在其中。手写教案对于她来讲是一种认真教学的态度,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这份思考,能教会她如何把概念型、复杂型、枯燥型的理论知识更具体、直观、有趣地呈现给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们探索的兴趣。“我是老师,我曾也是学生”,李臻在教学中的另一坚持便是“换位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她时常回忆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时所热爱的教师形象、教学风格、教书方式是什么样的,从而去引导自己的教学轨迹与方向,而学生不以为然的,她会选择规避。推己及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寻更适合、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从2017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到如今仅有三年时间,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会选择自己敬仰的教师作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这就是李臻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与原则。
李臻在教学中也一直平衡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她看来,教学属于外化、科研属于内化。在科研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补充自己,转化为自己在课堂中分享的知识与理论,“这是一个学无止尽的过程,一旦你停止科研与学习,你只能被时代抛弃,江郎才尽,不能有所突破”,李臻说道。与时俱进,在科研上不断更新与提升才能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方向与内容。同时,教学中与学生们讨论、碰撞出来的结果,也可以为李臻的科研提供方向,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对于她来讲,科研与教学相互作用会有更好的发展。
择新 教学当以日新为道
李臻将教学比作传播学中的“海绵理论”:教学如同一个海绵,如果只由教师一次性去填满,这个海绵并不能充分吸收。而当所有人都能渗透进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时,这个海绵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饱和,才能形成一种智慧、一种真理。“双主体”是李臻教学的一大特色,课堂之上老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更能保证对每一位同学思想自由性的尊重。“我的课堂从来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大家共同探讨、观点相互碰撞。”双主体的课堂定位,激发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起到百家争鸣的作用,将一节课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李臻的课都是以一种交流的方式进行的,她既是引导者也是沟通者,循循善诱,相谈甚欢,这样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对大学的期待。
审视自己、借鉴他人是李臻的日常工作。有过九年国外求学经历的她,对国外的教学模式有着真实的接触与深切的感悟。在中外相差迥异的教学模式下,她扬长避短,国内的教学模式虽然老师对知识掌握着较大的权力,但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个范围的指引、学生的探索方向更加明确;国外的教学模式更为自由,导致学生容易想入非非、南辕北辙,但国外由点到面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李臻正好将二者优点结合,创新个人的教学模式。比如新闻学一门课程,她会根据新闻学的实践特点安排一个采访组,根据专业特点与专业内容安排一个资料组、为了锻炼学生的新闻敏感与专业能力安排了一个问题组、为了培养学生的新闻分析能力安排一个分析组,让各个小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索,达到完美的课堂效果。再者,这样的分组也是为了发掘每个同学的兴趣、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而不是由老师任意指定,让学生丧失探索与学习的欲望。
西安石油大学李臻老师和同学们
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感觉自己不再是知识的单方面接收者,同时能有更多的参与感。“文学史在我看来是一门很枯燥、很沉闷的课程,但是李臻老师却将它变得很活跃、很生动,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发散了我的思维”,学生的感受,便是对李臻创新教学模式的最佳认可。
是友 尚自然 展个性
“平易近人”“随和友善”“知心大姐姐”“像朋友一样”,这是学生们对李臻最多的几个评价。李臻在课间休息时从来不会选择去休息室,而是走下讲台留在教室与学生互动,从课堂内容到日常生活,畅所欲言、其乐融融。细心的她从来不会只与固定的几位同学互动,而是放下姿态主动与所有同学交谈,浸润与温暖了大家的心。微笑是标配、幽默是必备,让大家能够卸下拘谨、自在畅游于知识海洋。“尊重每一位学生是我一直在坚持的”,李臻说道。本着谦逊的原则、随和的性格,李臻在教书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育人,她觉得当代大学生与教师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层薄薄的隔阂,阻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联系。因此,她更愿意以一位朋友的身份投入到教学中去,陪伴学生一起学习与成长,能够有心灵上的互动。李臻觉得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她所追求的,这样的课堂才有灵气,而不是毫无生气的机械式教学,学生的心智与性格并没有得到成长。
立信 术业有专攻
李臻一直强调的一个词语是“专业自信”,这也是她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在20级新闻系同学的第一节课上,她便告诉大家,“既然我们是新闻学,那么我们文学史这门课程也应该有新闻学的特质”。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她的课程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融会贯通,让生硬的理论知识更具专业性质、人文关怀。上课对于她来讲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她时常思考,“新闻系是因为什么要开文学史这门课程”“文学史这门课程能为新闻学的学习带来什么”,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能有更贴切的认知与了解,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自信。
李臻除了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自身还有着广泛的爱好与兴趣,书法、骑摩托、开轮船……再加上个人多年的留学与研学经历,所以她经常会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奇闻轶事、描绘书本外的大千世界,不仅是对学生视野的一种开阔、更能激发起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从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李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证实自己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李臻永远秉持着学习与前进的原则,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前沿更先进的知识。如何突出学科专业性,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李臻对未来教学方向的计划。天道酬勤,待到枝头蓓蕾红,春风雨露也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