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孩子15岁前,父母必须要懂的3个道理
发布时间:2018-7-12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这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提起,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这是件好事。什么是原生家庭?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家,这个家里有父母亲,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当我们成年独立后,我们就会离开这个原生家庭,大多数人会建立自己的新家庭。


有研究显示,一个人在15岁之前从原生家庭中获得的陪伴、关爱、教养将持久的给他带来有益影响,甚至延续到他成年另外建立的家庭中。

15岁之前,这囊括了从孩子出生到初中毕业这样的一个时间段,看似漫长,但很多父母都会用“转眼间孩子就这么大了”来描述孩子的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呢?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成为那样的人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行为方式和习惯都是对我们原生家庭的仿照,这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其中有被我们称为“优秀家庭传统”或者“优秀家庭品质”的内容,比如做事坚毅、学习效率高、保持物品整洁……


但是,有些甚至是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居然也被“复制”下来。比如,我们曾经遇到家长说自己小时候特别不满意自己的父亲专制的作风,她发誓自己以后为人母后一定不能成为她父亲那样的家长,但忽然有一天,她惊讶的察觉:“刚才我对我儿子说话的口气简直就是我爸说我的口气!!”

这些,都是我们从原生家庭中“继承”下来的。


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成为那样的人,孩子受到的相关的影响会更大,尤其,在孩子15岁之前。


父母亲自养育孩子,亲子双方获益更多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替代原生家庭的,多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也许还有其他亲戚,也许还有建立在某种经济关系上的托养。


比如,我们曾经听说过有的家庭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把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托养在班主任家,这个小姑娘郁闷坏了:因为见不到父母,因为学习和生活都和班主任在一起且不分昼夜,因为小伙伴们总觉得她会是告密者而疏远她,搁在谁谁都会郁闷。这些孩子在成长时期的生存状态是“寄人篱下”,所以,很多孩子从小就萌生一个愿望:我想有个家,我想有个自己的家!

这个愿望会随着他们生活中经历的事件而逐渐被强化,很多都会延续到成年。


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会按照自己的想象刻画出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家的模样,这个模样也会逐渐被丰富,逐渐被强化。有的甚至极端的成为一个刻板的“模子”——只有那样的家,才符合我心目中自己的家。这就会成为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异常的渊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交流成为家庭传统


如果你是父亲或母亲,或即将成为父亲或母亲,你就是,或者即将成为孩子的原生家庭!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关乎他现在及未来的幸福,请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建立家庭文化,不管多么困苦,选择爱和相信。

如果你是单亲父亲或母亲,理解你的艰难,但是请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也对曾经的爱人抱有善意,允许并支持Ta与孩子多相处,只要有可能,就不要托养。


如果你不得不远离孩子很长时间,理解你的“不得不”,请尽可能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相见时多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