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面条节”&“研究生”
发布时间:2018-6-25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幼儿园的一个孩子问:老师,挂面和面条是不是一回事?


老师想了想,给孩子一个很准确的回答:挂面是干了的面条。因为,老师猜到孩子应该第一次关注到了那种市场压面机制作出来的湿面条,所以,在这个“见怪就怪”的年龄中,儿童问了一个很正常的问题,老师也用成人的经验给儿童一个很正常的回答。


这是我们幼儿园一名懂幼教的老师,所以,她没有就此把这个问题丢掉,而是琢磨了一番,并就我所说过的“对儿童的问题必须敬畏”,以及“问题就是课题”,之后,创意了一个属于生活课程系列的小节日——“面条节”。


我们从生活中捡起来的课题,一旦被定义成研究性模式下的“小节日”后,第一件事就是集体备课,找“研究点”。


比如,我们研究面条节的时候,提出的“研究点”是:


面条和挂面有什么是一样的?


面条和挂面有什么是不一样的?


面是怎样变成面条的?


面条是怎样变成挂面的?


(老师先给儿童展示湿面条和挂面,这是问题之源)


实际上,各个班级具体操作不一。


有个班级请家长带着面和面板,直接给儿童展示手擀面的过程,让孩子先认识了从面到面条的制作过程。然后,用电磁炉煮手擀面,家长还现场给孩子们做了一道鲜美的卤汁。


还有个班级用两个锅分别煮湿面条和挂面,让儿童品尝那个更好吃一点。然后,在湿面条更好吃的结论后,讨论为啥还要把湿面条弄干,做成没有湿面条好吃的挂面。这属于引申了问题的研究点。


至于怎样把湿面条制作成挂面的问题,似乎难倒了所有班级的孩子和老师。后来,还是一位孩子的爸爸,组织全班孩子去了一家制作挂面的工厂,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见识了机器和自动技术的神奇。


那次,做为课程后的总结,我定义了一个新概念——每个儿童都是研究生。


为什么是儿童而不是老年人?理由极简,因为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对初来咋到的儿童来讲,啥都新奇,啥都想问一问,研究一下,这就是“研究生”的素养。至于幼儿教师,面对这些好学爱问想研究的孩子们,我们该咋办?


我的观点是这样:


第一是敬畏和保护孩子们的问题;


第二是发现和提炼能深加工的题材,然后开展小节日;


第三是目标明确,面条节的宗旨不是做面条和吃面条,是学会研究问题的那些套路和方法。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中国教育的问题了。事实上,就现在的“唯考试”中小学教学形态下,我们的学生还能有多少对问题的研究欲望?我看很少了,因为都忙着做题、考试,而那些考题的形式又都属于“唯一答案”的标准式,所以,连一些老师的口头语都是,“你把我讲的弄明白就行了,别自己在那胡思乱想”。


于是,我们的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可两个角度定义:


一个叫做“考生”——为考试而生,唯考试而学;


另一个叫“学生”——依赖教而学,没人教不会学。


然而,现代社会需求的是,会自学、会研究、会创新的人才呀!这和我们学校教育培养的“所谓人才”相距甚远。那么,我们该咋办?或许,我们必须抓住没有考试机制的幼儿园教育,好好地发展儿童那种天生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


至于小学,我只能规劝和期盼学校和家长,忍着点,再给小学生留一点学习的自由,把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进行到底。因为,这样的学习才叫学习,才是未来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正确模式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