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除了科研,你还能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8-6-22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除了科研,你还能做什么?


朋友和我讲过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他们宿舍一妹子在学籍卡片上特长那一栏,写了五个字,考试和学习。除了这些,作为一个学生,似乎再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拿得出手。


当下大部分硕博都是九零后,据我所知,身边来自普通家庭的人居多,一些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了才艺的,长大后就搁下了,基本没再触碰过。还有另外一些,除了读书基本没有别的从小培养起来的爱好和兴趣。(这里除去少数家庭条件优越,从小教育理念先进的人)


高考时分数决定上层建筑,大学后开始接触新鲜事,参加社团的人不少,但有一样不错的兴趣爱好并且保持下来的人不多。


读硕博期间,科研压力大,所有心思都在这一件事上,一旦科研的路走得不太顺利,又没有别的事情来释放压力,很容易就心情烦闷,情绪不稳定,焦躁不安。


一个人在焦虑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连带着会让原本就不太顺利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加坎坷。但其实,除去科研,在硕博期间,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能让人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一直盯着痛苦,痛苦只会被无限放大。


我在实验不顺利的时候会一头扎进图书馆的世界里,焦躁不安的时候看能让人入迷的小说,先让自己安静下来再说。悲观无法排遣的时候看一些乱七八糟的杂志和心理学书籍。无聊的时候看世界名著或者随手拿本书看。


其实看的书也不多,只是让不好的时间过得快一点,让自己情绪更快的恢复过来。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排遣压力的方式。


比如我讨厌运动,不喜欢出汗,但喜欢走路,因此经常步行到隔壁学校的商业街,又步行回来。但我一个师姐每周定时去健身房,练瑜伽,一个师兄也经常去健身房健身,后来他们两人成了情侣,顺便谈了个恋爱。


除了这些能释放压力的事情以外,还有另外一些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的事情。除了在科研和学习上,在别的地方,还能优于一般人,对学生来说也挺了不起了,至少能让以后写简历时在特长那一栏,干净利落、毫不心虚地写上个兴趣爱好。


朋友圈有个不太聊天的同学,她每过段时间都会上传一些视频,那些视频是她和朋友一起跳舞时拍的,各种搞怪的,性感的,可爱风的舞蹈信手拈来。作为非专业人士不能说动作一定到位,但情绪被感染到了。


另外一个朋友喜欢陶笛,大学时候开始学,后来参加一些协会。朋友圈总能看到他的一些音频,很骄傲的分享,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


当然,对于另外一些可能家庭压力比较大的人来说,兼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特别是硕博生,身边不少同学都做过这类兼职。


也有同学会选择去校外做些别的兼职,家教是最常见的,时间短,工资也不错。


这种基本都是在不影响科研和学习的情况下安排的时间,能轻轻松松的挣点零花钱,也能不让自己胡思乱想,从科研的怪圈中跳脱出来,何乐而不为。


人一旦一直盯着一样东西很容易进入死胡同,单调乏味的生活也会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磨灭掉,承受能力也是极其脆弱的。


最近听同学讲起她身边一个师兄,博士读了七年,如果今年还不能毕业,就没办法再读下去了。


师兄身边人对他的一致看法是,一直都在做实验,但从来没跳开过圈子看过自己的实验,固执而坚持,让人看了心疼,又帮不上忙。


去年一个即将毕业的师姐抑郁了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她抑郁是因为科研做不出来,担心毕不了业。后来她告诉我,“觉得自己一直很优秀,接受不了不优秀的自己,别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自己做不到?”


这是典型的被科研挫败了自信心,如果不能从别的地方获得自信来弥补,会觉得二十多年的人生立即就灰暗了。


但其实现在的她再来看当初的自己觉得没什么,因为到了工作岗位后发现,她的工作可以做得很好,找回了失去的自信。试想如果当时师姐就能做好另外的事情,或许也不至于那么难受,至少能有个心理安慰。


大家常说,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科研何尝不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生活本身。它们都不应该占据一个人全部的心力,任何硕博生都还有朋友,有家人,有诗有酒有远方。


科研是这三年或者五年生活的重心,除了这个重心,还应该有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来支撑,否则就像是没有盘根错杂的树根的树一样,任何风吹都能栽倒在地上。


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可以是爱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亲情,也可以是某个兴趣爱好,甚至可以是游戏……可以是任何让自己暂时逃离的安全之所,等到重整装备,还能满血复活,继续前进。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