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你真棒”和“你真乖”,是给中国孩子最毒的两剂毒药
发布时间:2018-6-22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1


在中国家长眼里,教育孩子比较传统且有效的方式是严格管教,以至于认为对孩子的任何事情,只能严格,不能放松。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严格的教育态度不再变得那么绝对,也逐渐接受其他的方式,比如鼓励式教育。


对于鼓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孩子说“你真棒”,拿了好成绩说“你真棒”,比赛胜利了说“你真棒”,作业写得早说“你真棒”。


总之,只要能想到的关于孩子的场景,中国的父母都可以说“你真棒”,也许我们不知道,“你真棒”已经成为给中国孩子的一剂毒药。


比如作家艾小羊在她的文章里就说过这样的问题,她的一位在新加坡从事幼教工作的朋友和她讨论育儿,里面就提到过:


“中国父母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喜欢吹捧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自己吃了一小碗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像看到地球之光一样,围着说‘你真棒’。”


可见,孩子们已经被“你真棒”迷惑的不知所措,家长们也被自己说出的“你真棒”迷惑的不明所以,还真是惨淡淡啊。


2


除了“你真棒”,另一剂毒药叫做“你真乖”。


父母对孩子其实有两种期盼,一种是孩子突破他们的想象,一种是孩子顺从他们的要求,“你真棒”是前者,“你真乖”是后者。


如果说前者让孩子一脸懵懂,信心爆棚,后者则让孩子委屈不已,难受压抑,但父母会更心满意足。


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来自于近期的视频节目《少年说》。


里面有一个初一女生,叫璟颐,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父母有文化,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这样的父母往往都是很有主见的,孩子基本不敢忤逆。


在这个节目里璟颐就“忤逆”了一把,但她也说,“我妈妈一定会怼死我。”


璟颐抱怨了她妈妈那她的朋友和她做比较,抱怨了妈妈看不到她的努力,说完了这些,迎来的是妈妈的一大堆说教式的反击。


璟颐后来哭了,她的那个经常被比较的好朋友给她擦干了眼泪,但这在父母的权威面前,不堪一击。


看来,中国的父母真是被“惯”坏了。


3


“你真棒”,“你真乖”,已经是中国父母们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了,但却用的过度,用的不当。


教育是个技术活,是个系统工程,讲究的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工程问题里会有误差和阈值这样的概念,误差大了,阈值过了,结果只能是留下隐患。


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父母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没有找好度,没有控制“误差”和“阈值”,而在面对问题时,还保留着“唯我独尊”的态度。


可以想象,这样的父母难以培养出各方面均衡且优秀的孩子,只会把孩子养“偏”,比如成绩好但品格差,爱交友但不学习。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不是真的教育过度了,如果能及时发现,也许还来得及。


其实,“你真棒”和“你真乖”本质并非“毒药”,只要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足够真诚,是真的为孩子考虑,必然会成为良好的“解药”。


至于能不能做到,就看家长自己了。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