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被就业”折射就业率统计之弊
发布时间:2016-6-28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文/郭立场

    日前,有媒体报道,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近500名大四学生遭遇“被就业”。即将毕业的学生被签约到学生自己都不知道的用人单位,导致其无法参加基层服务项目考试、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甘肃省教育厅回应称“该校就业工作确实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已责成学校更正了毕业生就业状态的错误信息。”

    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通常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证明自己就业了”。每年的这个时间节点,经常出现“被就业”等现象。部分高校热衷上演华丽的就业率数字游戏,把就业率当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心思集中到了就业率统计上,而不是真实地推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渠道开拓。

    不可否认,公布高校就业率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如果没有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再美好的愿望也可能落空。在毕业年度统计就业率,即便数据真实,也未必能反映毕业生真实的就业状况。且不说学生毕业后能否马上就业,第一份工作是否相对稳定都值得怀疑,更何况充斥其间的“被就业”等形形色色的数据造假。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能否就业、何时就业、如何就业及就业稳定与否,并不能靠画杠杠确定下来。譬如,部分毕业生放弃就业机会,一心准备考研或创业,在短时间内虽不利于就业率的提高,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却不失为务实的选择。由是观之,单纯地追求某一时间节点的就业率,不仅不符合客观情况,也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在国外,就业统计多采取中长期的就业跟踪制度,通常将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纳入系统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满意度、雇主满意度、平均年薪等因素。通观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可见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率是就业服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不能只有冷冰冰的就业率统计。最起码,高校不能深陷“就业率注水”“被就业”等造假困局而不自知,更应该让人看到对毕业生个体的关切和尊重。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