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为了3300万农村孩子吃得上吃得饱吃得好
发布时间:2016-6-28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综述

记者 董鲁皖龙

    过去,刘银江常常会为午饭发愁。家住贵州山区的他为了省钱,每天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上学。“午饭常常是花2块钱买一碗米粉,经常吃不饱”。而现在,刘银江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自2012年贵州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刘银江不仅住了校,一日三餐免费吃,而且“顿顿有肉,很开心”。

    为了不让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饿着肚子上学,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201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5年多来,中央累计投入1297亿元,惠及29个省份13.4万所学校,受益学生超过3300万人,为广大试点地区学生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不让一个孩子饿着肚子上学

    “过去一些孩子住得比较远,10公里山路走回家起码两小时,中午饭就在路边摊随便买一点,或者干脆饿着肚子上课。”贵州省瓮安县永和小学校长陈绍武感慨,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前,贵州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十分不易。

    但现在不同了。贵州1.3万多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了“小食堂”,380多万名农村学子吃上了热乎饭。“贵州统一要求每所学校至少要准备4套菜谱,保证孩子们吃饱吃好,不让一个孩子饿着肚子上学。”贵州省资助办副主任罗忠勇说。

    这些进步都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297亿元,为699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县(含19个团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生每天4元(800元/年)的膳食补助。为推进食堂供餐,中央财政安排300亿元专项资金,完成食堂建设项目6.8万个,新建、改造食堂面积2500多万平方米,食堂供餐比例达到71%。

    截至目前,已有29个省份的13.4万所学校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超过3347万人,近1/4的义务教育学生在校能吃上营养餐。在国家试点的699个县,受益学生达2107万人,实现了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地方试点县794个,受益学生1240万人,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等部分省份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

    确保每一份营养餐都营养安全

    吃得上、吃得饱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吃得好、吃得营养。确保每一份营养餐都吃得营养安全,每一块钱都吃到学生嘴里,是营养改善计划的重中之重。

    为确保食品安全,国家对699个国家试点县的教育、财政部门负责人等1500人进行面对面培训,并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膳食委员会、校长(教师)陪餐。在保障资金安全方面,通过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供货商评议、招标采购等制度,督促试点学校食堂全面公开财务、饭菜价格及受补助学生名单等,保障每一块钱都吃到学生嘴里。

    各地也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搞创新。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地区地方财政掏钱,让学生吃上营养餐;重庆、四川鼓励学生家长承担一部分,让营养餐标准实现4+X,优化膳食结构;云南6600多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基地面积超过7万亩,既增加学校蔬菜、肉食等供应,又提高学生伙食补贴。

    营养餐,不仅仅是一顿饭的事

    “我们学校有学生447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110多人,占了四分之一。”陈绍武介绍说,自2014年学校食堂盖起来以后,一层做餐厅,二至四层做宿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住校,“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而且不花一分钱。”

    “寄宿优先、给予资助、营养餐三管齐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吃饭、住宿、上学问题。”罗忠勇说,贵州按照农村小学住宿率30%、初中住宿率70%的要求,着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营养餐再加上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努力实现农村孩子上学没负担,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今年,贵州省思南县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监测,结果显示,学生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平均身高增加1.8厘米,贫血率下降5.6个百分点,营养不良率男生降低6.7个百分点、女生降低4.6个百分点。

    4年多来,营养改善计划陪伴了数千万名中小学生的成长,基本消除了农村学生饿着肚皮上学的现象,明显改善了学生在校吃不上热饭的状况,学生体质大为改善,有力保障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