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柴葳 缪志聪
如果不是户口簿上户籍所在地一栏清晰标注的“河南固始”,15岁的黄雅琦似乎早已忘记自己是南京这座繁忙都市的异乡人。
在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里,她像一只自由、自信的鸟儿,活跃在学校的各种“大场面”上。即使叫不出她名字的人,在校园里遇到活力四射的她,也会高声说:“呦,这不是那个小主持人嘛!”
黄雅琦有两个梦想:做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或是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在江苏,像黄雅琦一样,怀着各色斑斓梦想,随父母扎根异乡的少年儿童有150万。受益于江苏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依法保障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各项举措,他们中的99%入学无忧,其中有85%在公办学校就读。除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及扬州等5个市的部分县区有农民工子弟校外,其他各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在公办中小学就读。
一视同仁,同城待遇,常常让这些流动少年儿童模糊了他乡与故乡的界限。而对他们来说,这种因深度融合而引发的模糊,便是在异乡追梦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