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大学生“回炉”如此“镀金”甚好
发布时间:2015-7-29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回炉”技校看似没“面子”,却是满足就业要求的“里子”。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倒不如放下身段以求在社会上立足。

    ■郭立场

    近年来,大学生“回炉”读职校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用技能为学历“镀金”,接受实践技能学习,获得一技之长,以增加就业砝码。(荆楚网 7月27日)

    大学生“回炉”技校,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近年来却屡见报端,不少技校甚至推出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培训班。有人认为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值得提倡,也有人认为这是大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是务实之举。据了解,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回炉”技校,大多是出于“专业就业率低”“没有技术,好工作难找”“本身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因素。从就业的角度考虑,为选择最合适的就业道路,大学生不再端着“天之骄子”的架子,顺应市场需求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值得点赞。其实,大学生去技校“回炉”并非中国特色,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学士需要学习职业技能,甚至硕士、博士就业前都必须拿到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

    大学生“回炉”到技校“淬火”,主动学习技术,用技能为学历镀金,这说明了职业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也从侧面反映出,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强。在2014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曾发布一组数字: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约1700万人,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各占一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左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越来越多的本科大学生毕业后回到技校培训,获得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回炉”技校,犹如一面镜子,提供了某种镜鉴。眼下,多数高校培养目标鲜有自身的特色和定位,甚至沦为“千校一面”,缺少区别于其他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质量标准。在笔者看来,为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和不断发展的新态势,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定位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比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实践技能培训。可以预见的是,大学生“回炉”技校这一态势,将倒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加速期。高校倘若仍固守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落后于经济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厄运。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大学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并非教育的终点,文凭也不是“万金油”,并非就业的灵药。人一生中需要不断学习,“回炉”技校看似没“面子”,却是满足就业要求的“里子”。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倒不如放下身段以求在社会上立足。实践证明,大学生“回炉”学技术,一旦学有所成,在未来的工作上会更有创造力,更容易取得成就。

    当然,笔者并不是鼓吹所有大学毕业生都“回炉”技校,“回炉”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并非学了门技术就万事大吉,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关键还在于“人职匹配”。如果盲目“回炉”,只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得不偿失。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既不能盲目从众,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理性选择。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师)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