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大学之大,容不下一方书店?
发布时间:2015-7-10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真要拯救高校里的书店,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和保护书店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奖励,并将书店等纳入考核指标。

    ■邓海建

    似乎没有人知道,“悦读时光”的牌子什么时候换成了“重庆鸡公煲”。这家在南开大学西门驻扎9年的书店,在夏天到来之前,悄悄搬离了校园。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这些年,大学里的书店,就像被秋风扫去的落叶,日渐凋零。2015年6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开展了问卷调查,覆盖全国100所高校。结果显示,30%的高校内不再有实体书店,78.57%的高校以教辅类书店为主。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城春色,美不过满城书香。对于眼下的高校来说,满眼商铺,却安放不了一方书屋。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华夏文化中的耕读传统,千百年来,就是和墨香四溢的书店相携而行。按理说,高校是文化人最多的地方,如果书店在高校身旁都“呼吸困难”,那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书香社会”概念,抑或十八大倡导的“全民阅读”,如何寻得最好的示范?

    当然,岁月流转,书店也不是铁打的营盘。从当年的甲骨青铜、竹木简帛,到今时的手机APP、微博微信,碎片化阅读让传播变得轻盈的同时,也更为浮光掠影。“快餐阅读”、“浅阅读”盛行,去书店逛逛反而成了奢侈的事情。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为58%。大众如此,大学师生也不例外。

    不过,高校里的书店,总不能与“鸡煲店”同日而语。一方面,高校书店式微,与实体书店命运多舛的现实相呼应。书店散场,理论上说,也未必是挽歌一曲。因为,纸质书读少了,可以看电子书;实体书店没了,还可以网购。但另一方面,高校里的书店,又不是简单的图书交易所。它是一所高校的人文地标,对于引领阅读旨趣与价值情怀,构建高校健康的文化生态,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意义。它就像城市的报亭,就像家里的书架,虽不起眼,却是点睛之笔。更重要的是,在餐饮店林立的格局中,小小的高校书店,张扬了一所高校的风骨与气质。它的存在,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与提醒。

    高校书店的衰落固然与网络销售的兴起、国民阅读习惯的改变密不可分,然而店租的上涨却是目前校园书店维持运营的最大绊脚石。在高昂的租金面前,本已是微利经营的书店最后不得不让位于餐馆、复印店等高盈利性的店铺。倘若高校书店能得到租金上的优惠,场地上的支持,或者办成公益中心,甚至像国外高校书店与亚马逊合作一样寻求网络化生存之道,也不是说就一定要黯然谢幕的。怕只怕,很多大学未必有这个心思。再说,高校评估也没有书店这些硬性指标,师生的读书传统、学校的人文布局,不需要靠它来撑门面、拼政绩。可见,真要拯救高校里的书店,必得唤醒中国高校骨子里的“爱书自觉”:从制度设计到理念共识,真正意识到“读屏”泛滥之害,像爱惜羽毛般珍视书店的存在,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和保护书店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奖励,并将书店等纳入考核指标。唯其如此,人文书店才能重回高校版图,而阅读,才可能成为中国大学生活的新常态。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