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民校免试入学是法治归位
发布时间:2014-12-5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民办初中招生时不能一味看考分,学生和家长也不必盯着学校的选拔标准搞“突击”,而应根据自身条件理性选择与之匹配的学校。

    ■李爱铭

    2015年招生季尚远,昆明市教育主管部门遏制“择校热”的行动已“未雨绸缪”。日前,昆明市教育局下发通知,严格限定免试入学,民办初中一律不得进行文化课考试,不得以奥数考试成绩或其他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报名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时,一半招生名额通过电脑摇号录取。

    “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大力发展优质均衡的公办教育,提供基本的公共教育服务。而民办教育则提供多元选择的教育机会,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额外需求。家长向民办学校购买教育服务,双方互选,本是市场行为,为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民校招生“限令”?

    究其原因,在于非理性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不仅违法,而且偏离了教育本质。《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小升初禁止考试,初中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但各地不少热门的民办初中却游走于法外之地。许多民办初中不仅在初选时参考奥数竞赛、艺术特长等证书,还或明或暗地组织入学考试,更有甚者与小学挂钩组织“小五班”培训分利,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课内外学习负担。

    民办初中应试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家长们热烈追捧少数所谓的名牌民校,民校招生报名“挤破头”。一些学校招生不足百人,报名者却上千。“百里挑一”如何挑,招生门槛势必要提高,学生更要“拔尖”。超前学习、高难度学习的现象更多,造就了一批考分“畸高”的学生,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了招生考分。

    因此,昆明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政府“限令”,干预民办教育市场行为。对于当地“热门”学校,限定其招生名额的一半通过摇号产生,这种探索对于削弱民办初中招生的竞争程度、减轻孩子课业负担等,都有积极意义。近年来,上海也已陆续出台类似的限制性政策,规定无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每位学生限报2所民办学校,民校招生拒收豪华简历和竞赛证书等,为非理性择校现象降温。

    但许多家长马上提出新问题:50%的名额由摇号决定,是否会加剧另一半名额的竞争?招生不考试、不看证书,全凭“面谈”来选择孩子,怎么准备?“谈”些什么?如何区分高下?

    “学生特长与学校特色相匹配”是民办教育的“应然”状态,也是民办教育市场双方理性选择的内在需求。对民办学校而言,在特色办学的过程中,招生选拔不是为了选出考分最高的学生,而是与学校办学特色匹配的学生;对学生和家长而言,并非录取分数越高学校越好,择校应以适合孩子的成长为目的。因此,学校招生时不能一味看考分,学生和家长也不必盯着学校的选拔标准搞“突击”,而应根据自身条件理性选择与之匹配的学校。学校和学生都应转变理念,在双选的过程中无所谓孰高孰低,应注重的是谁更适合、更匹配。

    政府部门的“限令”如果严格执行,有利于为民办初中择校热降温,减轻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在目前的情况下,昆明的做法无疑是对改进民办初中入校选拔方式的有益探索。

    (作者系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科研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