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残疾乡村女教师带病坚守讲台 27年不辍传承师爱(图)
发布时间:2014-2-20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文/刘相琳

图为在主教语文课之外,杨达秀还给孩子们兼教音乐课。 陈超 摄

图为杨达秀抓紧课间时间服中药,以缓解身体不适。 陈超 摄

  她重疾缠身多次住院治疗,却数次以顽强毅力逼退死神,匆忙拖着尚未完全痊愈的病体回到学生身边。27年来,她用女性的温婉、细腻关爱、包容着每一个学生,成了上百名孩子们常亲昵挂在嘴边上的“妈妈”。

  既受病痛困扰为何不安心休养?2月,面对中新网记者的疑问,今年48岁的重庆渝北区多宝完全小学教师杨达秀微笑说,“我曾获得老师的关爱得以新生,现在要坚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点亮’这些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灯。”

  重疾缠身 不舍三尺讲台带病坚守

  两鬓斑白、圆眼镜、厚毛衣,见到杨达秀时,她刚刚结束兼教的音乐课,正皱着眉头将一杯温热的棕色液体一饮而尽,随后将一瓣桔子放入口中,“20多年了,还是不习惯中药的味道。”她摇摇头,前几天稍不注意,旧病复发再次住院,今天是她出院后第一天上课。

  1987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杨达秀回到母校渝北区多宝完全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如今已是第27个年头。谈及这二十多年,她形容自己是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人。

  3岁那场大病后,杨达秀被医生断定为脑受损的“弱智儿童”,直到8岁才勉强上了一年级。那时,她每天坐在教室里呆呆望着黑板,“大人都说我没救了——不但身体糟糕透了,脑子也不好使,同学们都嘲笑我。”忆及过去,杨达秀情绪有些激动,“直到二年级时遇见叶义绳老师,他以慈父般的爱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之灯”。从那以后,杨达秀发奋学习,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将叶老师这份关爱传承下去,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

  怀揣对叶老师的感恩、对母校的感恩,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杨达秀回到了母校。正当她准备大展拳脚时,却晕倒在讲台上,醒来时人已在医院。医生告诉她,因体质原因,她体内有多种疾病,其中亟待治疗的就是美尼尔氏综合症。这种病需静养、远离喧嚣且不能久站。

  “家人劝我趁年轻转行,换个舒适点的环境和职业”,想到本就紧缺老师的学校和自己的志向,杨达秀不顾家人反对,没住几天院又再次回到了工作岗位。

  27年来,杨达秀忍受着病痛备课、改作业、关心学生日常生活,靠着药罐子吊着身体勉力奋斗在三尺讲台。因她带的班成绩好、班风好,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爱心灌溉 被学生们昵称“妈妈”

  “杨老师有一点让很多人羡慕,她是很多孩子的‘母亲’。”静立一旁的多宝完小校长周军插了句话,“不仅在传授知识上花尽心思,更为了学生的生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

  据杨达秀回忆,在她执教的刚毕业的那个班里,一个名叫蒋川的学生遗传了母亲的间歇性意识障碍症,因家里经济状况较差没钱治病,每当犯病时家长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扯掉自己的头发、掐死自家的鸡……

  一次午间休息时,杨达秀发现蒋川对她手工做的鞋子产生了极大兴趣。蒋川站在杨达秀边上,两眼直直盯着她的手,脸上表情很复杂。杨达秀下意识看了下蒋川的脚,发现大冬天的他居然只穿着凉鞋。杨达秀告诉他,“只要你好好完成作业,期末能达到及格,就送你一双鞋……”蒋川点点头,高兴地走了。

  此后,蒋川上课变得认真了,作业也慢慢能按时交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蒋川考了四十几分,杨达秀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进步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50多分,第三学期期末考试70多分,出成绩那天,杨达秀专门设计了一个“海豚救人”图案,一针一线钩织在鞋上送给蒋川,他高兴地又蹦又跳,满脸通红,眼泪不停往下流。从那以后,老师们都说蒋川变了,变得更爱学习了。

  “有个叫刘唐的学生,我印象很深刻,就直接叫她(杨达秀)‘妈妈’”。校长说,前几年,多宝还有初中,杨老师得知刘唐得了神经衰弱经常头昏头痛,就去为她买一种叫“补脑汁”的药,吃了几瓶后才恢复健康。后来刘唐上了高中,每次返校前都要到“妈妈”家走一趟,杨达秀都会为她准备一些吃的东西,知道她冬衣不够还为她织过一件白色的高领毛衣。

  周校长摆摆手,“远不止这些,她为了让一名叫刘娟的女学生读完高中,四处筹钱;知道学生彭强家经济条件差很难吃上肉,就自掏腰包请他吃肉;为了让自闭的邓兵说话,(杨老师)在教室里和他‘套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杨达秀家里并不富足,这样掏心挖肺地为学生操心,让很多人说她“傻兮兮的”。杨达秀闻言却只是笑笑,“只要能温暖他们(孩子们),我还是会坚持。”

  不忘初心 传承师爱点燃希望

  杨达秀的教育梦,一路走来甚是艰辛。27年来,她跑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学校就是医院。

  从第一次晕倒开始,医院成了杨达秀常去之地。检查、住院、治疗、抓药,她不记得自己去过多少次医院,去过多少个医院。用她的话说,“喝过的中药都可以灌满一个游泳池了”。

  由于体质的缘故,近年来杨达秀身体里总是不断地长肿瘤。淋巴、直肠、乳腺,近五年里,她做了四次大手术,切除了多个器官上的肿瘤。然而,切了还会再长,长大了再去切。“术后不敢再使用止痛药,只能服用中药,有时痛得想跳楼,但一想到学生,我又有了动力。”杨达秀说,学校条件艰苦紧缺老师,手术后只要还有点体力,就会立刻返回学校。

  “也不是没考虑过转行或者调动到别的学校”,杨达秀坦言,这两年来身体越来越差,家里离学校也比较远,每天早上最晚7点就要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到学校,“可一想到孩子们,再难也要坚持”。

  “三尺讲台,给了我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母亲的伟大,”杨达秀说,“用爱点亮学生的希望之灯,这就是我永不褪色的教育之梦。我还会继续走下去……”(文中涉及学生均为化名)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