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评中评
发布时间:2013-9-13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晨诵“奥巴马”与“请出”周树人

    9月11日 解放日报 作者:徐敏

    中小学开学伊始,两条关于“读什么”的新闻令人关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将鲁迅的《风筝》删除了,另一条是合肥某中学的初中学生,统一在早读课上读起了奥巴马开学演讲稿。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教育的内容必须严谨慎重。但是,也不必戴着“放大镜”来深究学校教材的更新和课堂读本的选择。

    与学生在学校读了几篇经典作品相比,更重要的应该是关注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和判断力。现在的学生面临丰富而复杂的文化现象,有的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有的则形成“正反相抵”的负作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但要让孩子们接受与积累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学会理性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引导他们往高处追求。

    【点评者说】学生在学校里到底学些什么、读些什么,总是很容易触动社会公众敏感的神经。社会关注是必要的,但过度关注很可能构成对教育工作者教育自主权的侵扰。尊重教育,请从尊重教育者的点滴探索开始。

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诠释快乐真义

9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作者:辛木

    这些年,不断有类似于“博士下乡养鸡”、“公司高管辞职养猪”等新闻被报道,往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和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的“原理”是一样的,他们无非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罢了。这只是一种人生选择,人们既无须给予过度升华,更没必要质疑、贬低。社会是多元的,幸福快乐的观念是多元的,人们的追求自然也是多元的。别人眼中的幸福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幸福,自己所感受的快乐也未必能为他人所感受。我希望女教师原本平静、快乐的生活,不被猎奇的追访者打破。

    【点评者说】说开宝马下乡支教就是达到了精神的高境界,未免太过夸张,太过大惊小怪了。生活富足且心怀理想,与教书育人的工作之间从来都不存在对立关系。把工作当做自己的兴趣来做,并为之付出努力,不言其他,如此甚好。

治理学术不端让真学术自由生长

9月10日 南方都市报社论

    学术不端在学界貌似人人喊打,但惩戒似乎还远远未到公众所期望的程度。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5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因“成果存在较多引文和注释不规范的问题”,决定终止项目,预留经费不予拨付,已拨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且将涉及抄袭的14个项目的具体课题、主持人单位和姓名向社会公开。“全规办”的不留情面,充分反映了这个组织项目评审、掌管国家社科基金重要机构严打学术不端的决心。从舆论良好的反应看,希望学术不端之风由此而被遏制,堪称人同此心。同时,治理学术不端,提供有利于“真学术”自由生长的环境,严打抄袭只是一个开端。

    【点评者说】对比之前的“人人喊打”却谁也打不着,“全规办”的真查严惩彻底斩断了学术不端行为继续恶化的可能,从而极大避免了公共财政的浪费。然而,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继续求全责备一下:对于一些大而无当、明摆着不可能做出什么创新成果的课题,可否在源头就堵住其生长的空间? 

    (本期点评人:张滢)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