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为西电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一个长辈,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场合,我再叮嘱几句话,就大学生活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完成角色转变,做一个广受欢迎的人
大学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里我们要学习专业知识,认识很多人,做好多事,这些都要慢慢来。当务之急是要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生活上,我们离开了身边父母的呵护,即将开始集体生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都将发生巨大改变,南北气候不同、食堂饭菜可能不合口味、室友性格各异、生活习惯大相径庭、人际交往差异悬殊等等,都要尽快适应。学习上,我们可能会由从前的佼佼者变为普通人,要及时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承认与别人的差距,学会应对失败和挫折,不气馁,不放弃。
进入大学,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感恩国家,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他人,记着别人对你的好,可以从给父母发一条短信、打一个电话、写一封家书开始做起。要懂得尊重和宽容他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办事情,与别人和谐相处。一个人帮助了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人帮助他。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他在大学四年里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打开水,十年后新东方需要合作者,他跑到美国去找同学,大家都爽快答应回国了,理由是:你为宿舍打了四年水,你有饭吃肯定不会让大家喝粥,跟着你有奔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智商高、本领强,但大家却不喜欢和他相处,避而远之,原因可能就在于人格魅力不够,做人不到位。人的情商和道德是最好的本钱,大学四年里,如果你修炼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有一颗善良的心,能不断帮助他人,广受同学欢迎,你就是一个离成功不远的人了。记住:冲动是魔鬼。
二是坚持自己的兴趣,做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大学是成长的重要阶段,要积极培养和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准方向,不断努力。每个人一定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引爆点”,而要找到这个引爆点就需要我们多尝试、多涉猎、多开阔视野。利用学校资源,接触更多的领域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爱好,继而沿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从事科技事业尤其是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的人往往会在青年时代取得最杰出的贡献。马可尼21岁发明无线电,仙农32岁发表信息论,比尔•盖茨20岁时创办了微软,乔布斯21岁成立苹果公司,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21岁就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被聘为教授,北大学生袁旭二十几岁依靠帮玩家提高网游速度创业一年盈利数千万元。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份自信,如果说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那么丧失自信你却注定会失败,消极心态使你丧失进取的勇气。
三是要打好坚实基础,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最宝贵的年华和机遇。成功没有快车道,获得长远胜利的唯一方法只有实力。你们的校友学长柳传志先生说道:“西电严谨浓郁的校风学风和以保铮院士为代表的优秀教师们,开启了我通向人生成功的大门,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处事态度和事业发展,并对创立联想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西电的学风扎实,你们要好好融入其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博览群书,特别是阅读经典。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信息搜索几乎代替了经典阅读,但网络搜索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快速浏览,阅读才是一种有分量的精神运动,对我们知识增长、视野开阔、人格培养,都有着巨大影响。我希望你们读书不要被实用的目的和单一的专业所局限,只有多种文化的滋养,才会培育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腹有诗书气自华。
乔布斯说过:“小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是个擅长人文学科的孩子,但我喜欢电子学。后来,我从书里读到,我仰慕的人物曾经说过,人应该站在人文学科与科学的交叉点上。我确定这就是我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打牢专业基础知识,重视人文修养和学习,你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创新人才。而你们在大学四年所有经历的成长,你们所奠定的坚实基础,最后都会指向你成功的未来。
同学们,你们也只有一个大学四年,希望你们好好珍惜,不断成长成才,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青春中创造出人生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