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大学语文靠什么走出困局?
发布时间:2013-5-9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开课高校不足四成 八成教师表示担忧

记者 程墨 实习生 杨保华 杜学敏

    近日,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结果:91所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不到40%,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

    大学语文被其他应用性课程逐步取代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湖北某学院七个系中只有一个系的一个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生物系、计算机系下属理工类性质的专业应用写作课,已经取代大学语文课多年了。原大学语文课教师除一部分继续教应用写作外,其余纷纷改行。

    “现在英语大行其道,母语反而被放在一边。这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大学都是如此。大学语文遭遇历史未有的尴尬,实在是可惜!”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方智范痛心地说。

    “我们学院正在考虑取消大学语文课,开大学语文课不如教写求职简历来得实际。”武汉某理工类高校一位教授说。记者在该校教务处了解到,该校大学语文课目前是基础性的公共课,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大二上学期半年时间,总共34学时,考核只有期末的一次考试。该校的一些院系正在考虑取消大学语文课,结合专业开设应用课程。

    越来越多高校将大学语文转为其他应用性课程,大学有必要开大学语文课吗?湖北省语文研究会会长杨建波教授认为,语文教的是人文素养,而非写作模式,放弃大学语文是舍本逐末。

    30多年来生存艰难发展有限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谭帆教授分析,由于学科性质、定位和目标尚不明确,大学语文一直处在边缘化的位置,上课课时、科研经费、申报精品课程等都大打折扣,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语文生存艰难的现状。

    “受学科本身‘名不正’的影响,领导不重视,教师难有用武之地,30多年来,大学语文的发展极为有限。”谭帆说,“实事求是地讲,大学语文根本就没有达到过首倡开设这门课的专家们的初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郭晓红老师曾做过测试,学生在学习半年的语文课后,普通话水平、书法水平、阅读水平基本与没上课之前持平。“时间太短,训练不集中,效果非常不理想。”郭晓红告诉记者。

    清华大学教授王步高认为,应试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趋于机械化,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更喜欢享受性阅读,在这方面,语文课本还不如各种地摊文学和媚俗文化的吸引力大”。

    记者在几所高校随机采访了20名本科生,发现半数学子对大学语文持“无用”观点,认为“上课只是为了学分和考试,不上这门课也能学好”。

    对运用母语的能力应有等级水平要求

    大学语文究竟怎么了?它该走向何处?

    很多专家和教师曾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比如,在大学语文教材与教法上反复做文章。教育部要求高校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事实上,做好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却面临难度大、实效小的困局。

    谭帆认为,拯救大学语文,当务之急要给大学语文足够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明确大学语文的地位和目标,确定大学语文是教什么的,有什么作用,促其成为独立学科,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大学语文的尴尬局面。

    王步高说:“改变现状的最有效方式是实施大学语文水平教育,像英语一样,对大学语文要有一个等级水平要求。”他进一步指出,实施大学语文水平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大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其他只能算是附带任务,不作考试要求。

    方智范认为,促进大学语文教育发展,建立起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改变机械的教学方式,加大科研投入,减少功利色彩,找回文化责任意识等都必不可少。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