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全国人大代表户思社围绕打造国际名校接受环球网专访
发布时间:2013-3-15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全国人大代表户思社围绕打造国际名校接受环球网独家专访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已经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中华崛起至关重要。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作为科教界的资深人士,在本届全国两会上的发言和议题围绕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国际一流大学展开,环球网就此对户思社进行了独家专访。

中国院校与西方名校差距巨大 想追上需做长期投入

    就中西高校差距问题,户思社指出,中国院校与西方名校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其中最大的差距在于办学理念。国家提出要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可靠的接班人,但未能将国家的理念转化成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动力。我们既要培养合格可靠的接班人,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个性和发展、成长的需要,这一点很多中国的大学是无法满足的。
    此外,他还指出,中国很多学校不能追踪到世界的学术前沿,无法给学生提供所需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中国高校的整体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国外也存在很大差距。国外最早的大学已经办了1000多年,我国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就100多年,而世界名校诸如哈佛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他认为“这个差距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缩短的,这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
    他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教育资源不足,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个家庭会愿意拿出50%甚至是60%、70%的家庭收入来供孩子读书,但国家的教育经费在最好的情况下只占到4%,是远远不够的。他指出,教育本身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证,也是改变人们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基石。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到了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尤其强调了科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我国应该就此做好长期的准备。

打造名校与保障教育公平不矛盾 应给清华北大多添点“对手”

    谈及中国如何打造自己的国际级名校时,户思社认为,最重要的手段是创新办学机制。他说,哈佛、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级名校,均具有相当的国际化程度、开放程度和包容程度。北大清华是中国的一流大学,甚至可以说是超一流大学,但其制度和政策与西方的学校仍有差距。
    他认为,政府应鼓励高校参与国际竞争,在人才培养质量、科技研究水平、服务社会的程度、科技转化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方面与国际院校接轨。此外,还应打破院校之间的隔阂,提升教育界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他还指出,虽然清华、北大是国内超一流的学校,但也应该利用市场规律,为它们增加竞争对手。他认为,“如果我们有十个甚至二十个与清华北大实力相当的学校,竞争就会加剧,这时会有更多学校脱颖而出,清华北大会在压力之下变得更强,其它学校在竞争之中也可共同进步”。他还认为,政府还应培养更多实力接近顶级院校的高校,如果中国能有500所这样的学校,处于顶峰的学校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
    同时他还认为,扶持个别几所国际一流水准的高校,和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矛盾。国家在扶持的同时也要增加低层次大学的竞争能力,让那些在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错的学校能够独当一面。他建议,政府应在短期内建成若干个有竞争力的大学城市群,就像现在的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城市一样。有十个这样的城市群,每个都有5-8所一流学校,这样才能推动全国教育资源的良性竞争。

塑造中国国际形象 教育者至关重要

    就如何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他表示,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首先取决于政策、领导人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的话语权。而同样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的形象。中国的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人能否展现包容、谦逊、勤奋、与人为善等从祖先起一脉相承的文化魅力。与此同时,狂妄、自大在任何文化中都不是什么好的形象,作为中国人,要知道自己在软实力方面的短板,不能满足于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并非空谈,它在很大程度上被国民所左右,反映在他们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与外国人交往时的言行及国际事务和活动当中。中国应当有一个大国的、负责任的、让国际认可的形象,国际形象与GDP的发展进程应相匹配。
    他认为,在国家形象提升的过程中,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展示精神风貌,成为一种标杆。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同时,不可低估年轻人的潜力和实力。他说,“在多次的实践中我发现,当代的青年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比我们这一代人的潜力大得多。你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变成什么。我们不能盲目地将80后、90后称为‘垮掉的一代’,教育者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 通过综合改革提高百姓对教育满意度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