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查看

走出德育五误区
发布时间:2013-1-18 信息来源:教育观察网

作者:刘彭芝


  德育是教育之根,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当下,若说中学教育存在隐患的话,最大的隐患是德育;若说中学教育有可能出问题的话,最可能出在德育上。教育工作者脑子里想的最多的问题应是德育。
  然而,当下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思想误区,我们必须走出误区,才能重新定位,创新思路和方法。
  一是走出社会、家庭、学校“三分天下”的误区。德育工作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但“三位一体”不能没有主次,“三位一体”也不是“三分天下”。“养不教,父之过”,但是,让家庭承担青少年的德育责任有许多先天不足。特别是今天,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共同守着一根独苗,溺爱之情空前绝后,家庭德育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学校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在这一点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别无选择,要义不容辞,要义无反顾。
  二是走出“今不如昔”的误区。加强德育工作,并不是要回到过去。凡事一遇到问题就往回看,是衰老和消极的表现。今天强调加强德育工作,只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只有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心,找到共鸣点,拿出新亮点,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取得实效。
  三是走出“智育”与“德育”互为因果的误区。雨果说过,世界上高智商的人在两个地方最多,一个是大学,一个是监狱。古人常讲,要“先器识,后文艺”,即先道德后文章。智育与美育都代替不了德育,德育在各种知识学习中要起引领和激励作用。我们承认智育对德育有促进作用,但绝不能无限夸大这种促进作用。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永远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这个地位一旦动摇,我们的教育就要出问题。
  四是走出“专职教师打天下”的误区。做好德育工作,绝不是开几门课,有几位专职教师就万事大吉。德育难就难在它不是几位专职教师的事,不是学校德育处几位工作人员的事,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不管教什么课,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担当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要用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五是走出“德育是虚,智育是实”的误区。“虚”能生“实”,“虚”是本根,“实”是枝叶,德育一输,全盘皆输。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必须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在教育评估上,我们必须采取德育“一票否决制”。只有 “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校长和教师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有误区不可怕,意识到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在教育“大道”——德育面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缺位。让我们共同用力,把德育的桨划好,让教育之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一直向前。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彭芝)

 

                                             下一篇  教育务本从因材施教开始


特别关注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学习贯彻习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让脱贫成果惠及天山南北
韩正出席“一个星球”峰会并发表讲话
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优良作风书写非凡答卷
理论研究
这所高校学生创新团队为何屡屡夺冠
组织考试作弊,还说出于“好心”
1453个逾期科研项目将被清理 涉及北
暑期游学不能只“游”不“学” 家长切勿
全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的强基工程
围观名校喜报混战:每份喜报,都是伤害
管理创新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被“冷待
林郑月娥:平常心面对升中派位及中学文凭
“复合型”假期是孩子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400大学生借校园贷后玩消失 称“非法
山东高校学子挥泪跪别母校 校领导获悉赋
"刷脸"入校 北大清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